返回

三国:我刘辩,让大汉再次伟大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32章 臣请斩大鸿胪!(4K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了,可丢进凉州这个无底洞却依旧未能改变局势,甚至叛乱愈演愈烈。

    凉州羌乱尚在意料之中,而并州的休屠各胡与南匈奴的叛乱,则完全出乎众人的意料。

    自孝武皇帝屡破匈奴后,匈奴部族数次分裂又数次合并,更亲近汉廷的南匈奴也是时叛时附,而四十多年前南匈奴又一次归附后,除了一些小型部落作乱外大体恭敬,按时纳贡并接受朝廷征召,以至于朝廷都习惯了南匈奴的恭顺,却没想到如今也反叛了。

    并州和凉州的叛乱发生得太过巧合,甚至巧合得让人一度怀疑他们事先有所勾结。

    但无论是否勾结,当务之急是平定叛乱,这两支叛军都有着能够直接进逼帝都雒阳的威胁。

    刘辩正襟危坐,神情肃然,刚欲开口却见御史中丞张昭肃然离席,俯身行礼道:“恕臣直言,殿下圣驾万勿轻出!”

    张昭的话宛如丢进火药桶的火星子,话音未落一众太子党朝臣及太子府群臣也纷纷附议道:“殿下圣驾万勿轻出!”

    看着这一众党羽心腹都如此反对,甚至都不给他开口的机会,刘辩也明白他恐怕是很难再有亲赴戎机的机会了。

    当然,他可以强行顶着反对率兵亲征,但是没有这个必要。

    黄巾之乱时,若是处置不当,也许整个大汉就垮了。

    但如今朝局尚可,大汉也并非经不起一星半点的折腾,他也就没了亲赴戎机的必要性。

    再者,作为领袖,也需要多少顾及臣下的心情。

    大家伙固然心怀忠义,却也希望能够在忠义的同时升官发财,但你老拿大家的前途开玩笑在外面晃,即便是再忠诚的臣子也会有所不满的。

    “孤并非是要带兵亲征,只是想让众卿议论平叛事宜。”

    眼见太子似乎是答应了不亲赴戎机,一众朝臣也不禁松了一口气,重新各归其位。

    前番太子班师回朝后病倒,着实是让人心惊胆战,尤其是太子府群臣都做好了某些极端情况下的准备,事后才得知情形的其他太子党朝臣也都是心有余悸,他们自然不会再让太子轻易亲征了。

    而当话题转移到应对凉州、并州诸胡之乱的时候,九卿席位中的大鸿胪张义缓缓起身行至殿中,俯身行礼道:“臣大鸿胪张义有奏!”

    刘辩目光在朝臣间扫视,见张义奏请,微微颔首,应道:“准!”

    大鸿胪司掌内附异族,无论是凉州羌人还是并州匈奴都在他的管辖范围之中,因此刘辩也希望能够听听这位大鸿胪的意见。

    张义深吸一口气,胸膛微微起伏,继而朗声道:“臣请殿下弃守凉州!”

    张义的话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,刘辩眉头紧蹙,却没有立即驳斥。

    “凉州之于我大汉,原是朝廷的藩屏,意在隔绝羌胡。然而,凉州接纳了过多内附羌胡,州郡之内叛乱频发,早已丧失藩屏之功用,反倒沦为依附于大汉身上吞噬血肉的蠹虫。”

    张义面向太子,徐徐阐述道:“羌与北狄同俗,其人鲁钝,饶妻妾,多子姓。一人子十人,或至百人,时日渐久反倒是成了凉州的主人。”

    “然而羌人不善耕作,放牧又无度,战乱频发毁坏了田地,放牧无度毁坏了水草,若无朝廷时时接济,早已饿殍遍地。彼辈无德,不知恩义,如此不如弃之,将汉人百姓迁至三辅,专心平定并州叛乱!”

    大鸿胪掌内附异族,而张义显然是在处理诸多内附异族上下了些功夫的,对于羌人的秉性颇为熟稔,没有就光武皇帝以来在政治、文化角度上的旧论讲述弃守凉州的缘由,而是就民生问题为众人剖析羌人叛乱的根源所在。

    放弃凉州这一议题,自前汉便已兴起,后汉期间关于是否放弃凉州的大朝议,亦不下三次。

    正如张义所言,在丝绸之路断绝之后,凉州确实已成为趴在大汉身上吸血的恶州。士人向来轻视凉州,连带凉州汉人也遭鄙夷,故而附和放弃凉州者大有人在。

    而张义提出的方针,也是后汉早已提及过无数次的“拆西补北”之策。

    和熹皇后邓绥之兄邓骘,将凉州与并州比作大汉的两件破衣裳,拆了其中一件的丝线去将另一件破得没那么严重的衣裳补全,这样至少还能得到一件完整的衣裳,否则两件都是无法穿出去的破衣裳。

    被放弃的,便是凉州,要挽救的,乃是并州。

    只是此提议并未被采纳,但这样的方针依旧无数次被后汉的士人们提起。

    附议张义之人,也多是老生常谈的迂腐旧论,说白了就是带着有色眼镜歧视凉州和凉州人,而非张义基于国家实际情形的切实论调。

    一时间,朝堂中凉州籍官员多有不安,而皇甫嵩、董卓这两位凉州人,却安坐于席,仿若全然置身事外,连参与争辩的兴致都无。

    就在朝臣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之时,忽有一声暴喝自太子府群臣的行列中传出。

    “启奏殿下!”

    刘辩循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,却见傅燮满脸怒色,须眉倒立,以手

第132章 臣请斩大鸿胪!(4K)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